赫施曼助力生活飲用水中生化需氧量指標的測定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機物所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數量。 它是反映水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一個綜合指標。
根據GB/T 5750.7-2023,測定生活飲用水中生化需氧量指標的方法有:容量法。其原理為: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所需溶解氧的量。取原水或經過稀釋的水樣,使其中含足夠的溶解氧,將該樣品同時分為兩份,一份測定當日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另一份放入20 ℃培養箱內培養5d后再測其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兩者之差即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方法如下:
1.溶解氧固定:立即將延長排液管管口插入溶解氧瓶液面以下,用瓶口分液器加1mL硫酸錳溶液(480g/L),再按同方法加入1mL堿性碘化鉀溶液。蓋緊瓶塞(瓶內勿留氣泡),將水樣顛倒混勻一次,靜置數分鐘,使沉淀重新下降至瓶中部。
2.用瓶口分液器沿瓶口加入1mL硫酸(ρ20=1.84g/mL)蓋緊瓶塞,顛倒混勻,靜置5min。
3.滴定:將上述溶液倒入250mL碘量瓶中,用純水洗滌溶解氧瓶2~3次,并將洗液全部傾入碘量瓶中,用赫施曼opus電子滴定器或光能滴定器經過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0.02500mol/L)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用瓶口分液器加入1mL淀粉溶液,繼續至藍色剛好褪去為止。記錄用量(V?)。
移取液體的一般是量筒和移液管,存在三個缺點:一是敞口操作,對強腐蝕、有毒有害、揮發性的液體,存在安全隱患;二是操作上環節多,需目視確認凹液面,實現精度難以保證;三是效率較低,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液體移取的工作需求。
瓶口分配器是目前較為普遍的量筒和移液管的替代升級,將目視凹液面定容改為調整刻度來確定體積,能夠大大提升液體移取的效率和安全性,實現精度也更有保證。
滴定法一般使用的是玻璃滴定管,對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實操經驗和耐心的要求較高,還有灌液慢、控速難,讀數亂(不同人次、位置的凹液面讀數可能出現偏差)三大痛點。
赫施曼的光能滴定器可抽提加液、手轉硅膠輪控制滴定速度和體積;而opus電子滴定器可通過觸屏來進行灌液、預滴定(設定單次添加的體積)、快速滴定和半滴滴定等功能。兩種滴定器均為屏幕直接讀數,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目視誤差,無需大量實操經驗,降低了培訓成本和人員個體差異,所得數據也更加準確、穩定。
相關產品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ghhbs.com.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