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規劃》強調,要堅持以習 近 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 近 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加強整體布局,按照夯實基礎、賦能全局、強化能力、優化環境的戰略路徑,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字基礎設施高效聯通,數據資源規模和質量加快提升,數據要素價值有效釋放,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大幅增強,政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數字文化建設躍上新臺階,數字社會精準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數字技術創新實現重大突破,應用創新全 球領先,數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數字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打開新局面。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數字中國建設體系化布局更加科學完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數字化發展更加協調充分,有力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規劃》指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一是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體提升應用基礎設施水平,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構建國家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各級數據統籌管理機構。推動公共數據匯聚利用,建設公共衛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領域國家數據資源庫。釋放商業數據價值潛能,加快建立數據產權制度,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建立數據要素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機制。
《規劃》指出,要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發揮“綠燈”投資案例引導作用,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二是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加快制度規則創新,完善與數字政務建設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強化數字化能力建設,促進信息系統網絡互聯互通、數據按需共享、業務高效協同。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加強和規范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三是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大力發展網絡文化,加強優質網絡文化產品供給,引導各類平臺和廣大網民創作生產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產品。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提升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打造若干綜合性數字文化展示平臺,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四是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發展數字健康,規范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發展。推進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普及數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數字消費業態、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務體驗。五是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推動生態環境智慧治理,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完善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體系。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倡導綠色智慧生活方式。
《規劃》指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一是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 國 體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轉化收益分配機制。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完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基礎制度,健全網絡數據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體系。
《規劃》指出,要優化數字化發展環境。一是建設公平規范的數字治理生態。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立法統籌協調,研究制定數字領域立法規劃,及時按程序調整不適應數字化發展的法律制度。構建技術標準體系,編制數字化標準工作指南,加快制定修訂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等應用標準。提升治理水平,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提升全方位多維度綜合治理能力,構建科學、高效、有序的管網治網格局。凈化網絡空間,深入開展網絡生態治理工作,推進“清朗”、“凈網”系列專項行動,創新推進網絡文明建設。二是構建開放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格局。統籌謀劃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建立多層面協同、多平臺支撐、多主體參與的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體系,高質量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積極發展“絲路電商”。拓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空間,積極參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的數字領域合作平臺,高質量搭建數字領域開放合作新平臺,積極參與數據跨境流動等相關國際規則構建。
《規劃》強調,要加強整體謀劃、統籌推進,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數字中國建設的全面領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加強對數字中國建設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充分發揮地方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作用,健全議事協調機制,將數字化發展擺在本地區工作重要位置,切實落實責任。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資源整合和力量協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健全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數字中國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數字化發展重大問題,推動跨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抓好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實。開展數字中國發展監測評估。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三是保障資金投入。創新資金扶持方式,加強對各類資金的統籌引導。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等作用,引導金融資源支持數字化發展。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數字思維、數字認知、數字技能。統籌布局一批數字領域學科專業點,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構建覆蓋全民、城鄉融合的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培育體系。五是營造良好氛圍。推動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共同參與數字中國建設,建立一批數字中國研究基地。統籌開展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工作,綜合集成推進改革試驗。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重大活動,舉辦數字領域高規格國內國際系列賽事,推動數字化理念深入人心,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積極參與數字中國建設的良好氛圍。
標簽: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科技強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
- 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
-
- 重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重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 《新聞聯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新聞聯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 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編制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
- 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
- 為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綱要。
-
-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
- 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保護管理機構隊伍和專業力量依然薄弱,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亟待提升,考古在實證中華文明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作用亟待強化,
-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
- 國家數據局印發2024數字中國建設要點清單 儀器行業如何協同建設數字中國
- 近日,國家數據局印發《2024年數字中國建設重點工作要點清單》,部署2024年數字中國建設。 《工作要點》圍繞四個方面部署重點任務:數字化發展,數字賦能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支撐
-
- 一圖讀懂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
- 一圖讀懂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
-
- 一圖解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一圖解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 教育部負責人解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教育部負責人解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
-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
- 我國在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知識產權國際協調更加有力,“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實現新進展,海外知識產權獲權維權能力進一步提高,有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
-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的通知
- 對標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加大先進、特種、專用救援裝備配備力度,基本建成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完善全國統一報災系統,加強監測預警、應急通信、緊急運輸等保障能力建設
-
- 科學儀器重大利好!一圖解讀國務院《質量強國建設綱要》
- 國儀量子以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為核心,布局量子傳感、順磁共振、掃描電鏡、氣體吸附、微弱信號檢測以及科學教育等高端科學儀器產業,歡迎掃描文末二維碼選購!
-
- 強國振興有我|聚光科技:堅持自主創新,助力科技強國建設
-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 科技強國建設有力推進——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二》(點擊查看原文)。報告指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新中國成立75年來,
-
- 交通部與科學部印發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意見
- 到2025年,交通運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顯著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加速融合,初步構建適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需要的科技創新體系。
-
- 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
-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戰略定位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
- 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印發《信息化標準建設行動計劃》 建設網絡強國儀器行業如何積極參與
-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和《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任務安排,國家網信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聯合印發《信息化標準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7年)》。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ghhbs.com.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