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為高密度大容量存儲器件提供新思路
據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15日消息,該校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翟天佑團隊在二維高性能浮柵晶體管存儲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制了一種具有邊緣接觸特征的新型二維浮柵晶體管器件,與現有商業閃存器件性能對比,其擦寫速度、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均有提升,為發展高性能、高密度大容量存儲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浮柵晶體管作為一種電荷存儲器,是構成當前大容量固態存儲器發展的核心元器件。然而,當前,商業閃存內硅基浮柵存儲器件所需的擦寫時間約10μs-1ms范圍,遠低于計算單元CPU的數據處理速度(~ns) ,而其循環耐久性約為105次,也難以滿足頻繁的數據交互。隨著計算機數據吞吐量的爆發式增長,突破傳統浮柵晶體管擦寫速度、耐久性等瓶頸,發展一種可兼顧高速、耐久特性的存儲技術勢在必行。
二維材料具有原子級厚度和無懸掛鍵表面,在器件集成時可有效避免窄溝道效應和界面態釘扎等問題,是實現高密度集成、高性能閃存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此前研究中,其數據擦寫速度多異常緩慢,鮮有器件可同時實現高速和高循環耐久性。針對這一挑戰,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邊緣接觸特征的新型二維浮柵晶體管器件,如圖2所示,利用MoS2材料內獨特的1T/2H金屬-絕緣體相變工程在傳統二維浮柵晶體管器件內引入邊緣接觸實現了擦寫速度在10-100ns、循環耐久性超過3×106次的高性能存儲器件。
研究中,團隊利用化學Li+插層手段,對傳統金屬-半導體接觸區域內MoS2進行相轉變,使其由半導體相(2H)向金屬相(1T)轉變,使器件內金屬-半導體接觸類型由傳統的3D/2D面接觸過渡為具有原子級銳利界面的2D/2D型邊緣接觸。團隊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這種接觸模式可有效避免接觸勢壘釘扎,從而有利于晶體管內通過金-半接觸產生熱電子注入,促進浮柵晶體管內電荷擦寫效率的提升,在7-15V較低的工作電壓和超短的脈沖下完成浮柵電荷的擦寫,保證器件的循環耐久性。通過對比傳統面接觸電極與新型邊緣接觸,該研究說明了優化制備二維浮柵存儲器件內金屬-半導體接觸界面對改善其擦寫速度、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的重要作用。
與現有商業閃存器件性能對比,研究所制備的二維浮柵晶體管在擦寫速度、循環壽命方面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展現出優越的存儲性能。而作為一種適用于二維半導體器件的獨特接觸模式,新型邊緣接觸模式可有效避免接觸電極尺寸效應,有利于接下來進一步推進其高密度集成,發展高性能、高密度大容量存儲器件提供新的思路。
華中科技大學為該論文第一完成單位,材料學院博士研究生余軍和碩士研究生王晗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翟天佑教授、馬穎教授和諸葛福偉副教授為通訊作者,集成電路學院繆向水教授和何毓輝教授等共同參與該項研究工作。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25103、U21A2069)及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21YFA1200500)等項目的資助。
標簽:產經新聞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我國科研團隊為高密度大容量存儲器件提供新思路
- 據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15日消息,該校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翟天佑團隊在二維高性能浮柵晶體管存儲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 拓撲晶體絕緣體為微電子器件發熱問題提供新思路
-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內部絕緣,界面允許電荷移動的材料。
-
- 中科院為規模化制備高比能柔性固態儲能器件提供新思路
- 該技術實現了鋁塑電池/超級電容器的柔性化,并且與常規制備工藝兼容,提供了一種規模化制備柔性儲能器件的方法。
-
- 我國“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為海洋科研提供數據支撐
- 熒光探測技術是一種基于熒光劑的熒光光譜而發展出來的一種探測技術。特別是在深水領域與熒光探測技術的結合,在深水油氣生產設備漏點檢測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 我國科研人員采用“阿爾法磁譜“”數據為搜尋暗物質取得新思路
- 阿爾法磁譜儀是一個計劃安裝于國際空間站上的粒子物理試驗設備。又稱反物質太空磁譜儀,簡稱AMS。
-
- 聊城大學趙金生團隊:支持民族品牌,為科研貢獻聊大力量
- “近十年來,我們課題組也引入了好幾百萬的設備,但引進國儀量子這臺EPR是我這些年設備選擇中,最成功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聊城大學教授 趙金生 ”
-
- 中科大實現微波激射器為超高精度超低頻磁場測量提供新思路
- 該實驗室彭新華教授研究組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弗羅凱量子體系上實現微波激射器,為超高精度超低頻磁場測量以及暗物質搜尋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途徑。
-
- “價態工程設計方案”為電容去離子技術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 電容去離子技術也可稱電吸附技術,是利用帶電電極表面吸附水中離子及帶電粒子的現象,使水中溶解鹽類及其它帶電物質在電極的表面富集濃縮而實現水的凈化/淡化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
-
- 金屬間電荷轉移的研究 為分子電子器件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相同價態但不同自旋態金屬簇單元間金屬—金屬電荷轉移,為電子轉移現象和分子電子器件的合理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 錳基鐵氧體與電吸附技術為高效硬水軟化提供新思路
- 合肥研究院采用基于電容去離子技術發展了錳基鐵氧體(MnFe2O4)選擇性吸附電極,依托其獨特的晶體結構及特有的贗電容效應,該電極展現出高效的選擇性電吸附硬度離子能力。
-
- 基于波導超晶格的光學相控陣為激光雷達等應用提供新思路
-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江偉課題組報道了基于波導超晶格的半波長間距的光學相控陣,為高性能光學相控陣及相關激光雷達等應用開辟了道路。
-
- 科研款蟲情測報儀:為現代農業提供服務
- 風途FT-CQ4科研款蟲情測報儀利用光、電、數控技術實現誘蟲、殺蟲、分裝等功能。
-
- 我國科研團隊赴法國參加第二屆偏振觀測進展國際研討會
- 十一月上旬,法國里爾大學舉行了第二屆偏振觀測進展國際研討會,進行國際偏振遙感觀測和反演技術學術交流。
-
- 沈自所研究智能電網大數據分析為降低電力損耗提供新思路
- 智能電網要廣泛應用先進的設備技術,極大地提高輸配電系統的性能。未來的智能電網中的設備將充分應用在材料、超導、儲能、電力電子和微電子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
- 多探針STM分時復用切換系統有望為材料基因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掃描隧道顯微鏡作為一種掃描探針顯微術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和定位單個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類原子力顯微鏡更加高的分辨率。
-
- 納米壓印技術為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有序化膜電極提供新思路
- 納米壓印技術是一種新型的微納加工技術。該技術通過機械轉移的手段,達到了超高的分辨率,有望在未來取代傳統光刻技術,成為微電子、材料領域的重要加工手段。
-
- 我國科研團隊采用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實現微量元素定量靈敏檢測
- 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技術通過超短脈沖激光聚焦樣品表面形成等離子體,進而對等離子體發射光譜進行分析以確定樣品的物質成分及含量。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ghhbs.com.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